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

【踩線之旅】雲南三江併流世界遺產:長江第一灣/古刹壽國寺/同樂傈僳族村寨

進入雲南西北部的三江併流景區,除了可以要到塔城給滇金絲猴看,還能順道造訪壯闊的長江第一灣,拜訪歷史優久的壽國寺以及別具特色的傈僳族山寨,內容多樣且豐富,值得深度探訪。



石鼓鎮長江第一彎

久聞長江第一彎大名,終於趁著2013年10底前往雲南塔城踩線的機會,路過麗江石鼓鎮,一睹它的真面目。石鼓鎮距麗江大研古城53公里,自古即為茶馬古道的重鎮,也是兵家必爭之地。西元1561年(明嘉靖四十年),曾統治麗江四百多年的木氏土司(土皇帝),於明朝中後期,曾多次對藏東南和川西南地區用兵,凱旋歸來之後,豎立了一個鼓狀的石碑紀念戰功,石鼓鎮因而得名。石鼓紀念碑就位在S303公路旁的石鼓亭,直徑150公分,厚約50公分,鼓面刻有《大功大勝克捷記》、《太平歌》和《破虜歌》等。
左上:石鼓鎮古橋。左下:「紅軍長征渡口紀念碑」俯視石鼓鎮。右上:古鼓。右下:石鼓鎮全景。


觀賞長江第一灣必須爬上石鼓亭背後的高坡上。那兒有座8.1公尺高的「紅軍長征渡口紀念碑」,紀念18000名共軍由石鼓鎮渡江北上的事蹟。然而,紀念碑的高度不夠理想,必須爬上「攝影之家」後方的小山丘才能拍攝長江第一灣全景,位在石鼓鎮入口的小山丘屬於私人土地,每人需繳10元門票,找人帶路上山則需加收10元人民幣。

P.S.的「攝影之家」提供住宿、導覽和餐飲服務。電話:0888-547-1392 手機:1398-881-9434。連絡人:施誠。
長江第一灣全景,使用10mm (15mm)拍攝,視角仍不夠廣。


筆者因趕時間,付了20元人民幣,請「攝影之家」的施先生帶路上山。剛開始爬山,施先生怕我體力不好,走得很慢,反而是我要求他走快一點以節省時間,大約花了15分鐘抵達第一個拍攝地點,施先生說,60-70%的人只能爬到這兒。後方還有二個較高的拍攝地點,筆者常爬山,體力沒有問題,於是又花了5分鐘,爬上最高的平台。

拍攝位置點位在U形大灣的正中央,金沙江由左方的山谷緩緩流了過來,在河中央留下幾處淺灘,接著繞過一座金字塔形的大山與河谷平原,由右方流向另一處山谷。這條源遠流長的河流即是長江的上游,發源於西藏唐古拉山,從源頭至青海省玉樹稱為沱沱河,之後稱為金沙江,進入四川始稱長江。長江流經了11個省市,全長6300公里,是世界第三長河,僅次於尼羅河與亞馬遜河。
長江第一灣全景。使用3張橫幅照片接圖。

看到壯闊的景色,令人心曠神怡,二話不說,馬上拿出10-24mm(相當於全片幅15-36mm)超廣角鏡頭,構圖才發現視角仍不夠寬廣,無法把大彎拍入畫面,下回造訪可要帶顆魚眼才行。還好拜科技進步之賜,我拍了3張照片,回國之後使用軟體接成橫幅畫面,如上圖。

下山前我問施先生,有沒有更高的拍攝景點?他指向右後方最高的山頭說,以你的腳程,大約要爬2.5個鐘頭,一般人則要花3個鐘頭以上。何時為最佳拍攝季節?施先生說,大約在3月中至4月中,油菜花開時最美。當地的旅遊書也這麼說,若在春大來到石鼓,就能看到「麥苗青、菜花黃、柳林翠、沙灘白、江水碧,一幢幢農舍掩映在紅花綠樹叢中,完全是一幅大自然的美妙畫卷。」
石鼓鎮街景
二百五十年的古刹:壽國寺

早上拍到國寶級的滇金絲猴,我們帶著愉快的心情離開塔城,前往位於瀾滄江東岸的壽國寺。時值正午,對吃較挑剔的二位地陪又得為何處吃美食而傷腦筋。最後想到上午拍滇金絲猴時經過一片酸木瓜園,讓他們想起了當地的名菜:酸木瓜雞。只是,出了塔城之後大多是農村,想找到一家適合的餐廳還真不容易,詢問了當地人之後,才找到一家藏在農村的餐廳。

P.S. 滇金絲猴相關網誌:http://wangchuan0123.blogspot.tw/2013/12/blog-post.html 

餐廳位在一處三合院內,門口曬著酸木瓜,活跳跳的雞就關在籬笆內,食材新鮮,我們找對了地方。我們點了一隻3斤左右的土雞,經營餐廳的夫妻倆便開始忙碌了起來,男主人忙著殺雞,女主人則開始生火,為我們烹煮現宰以及使用柴燒的陶鍋雞。由於烹煮耗時,我們三人坐在院子裡曬太陽、嗑南瓜子和發呆,筆者趁著陽光普照,把未乾的內衣褲拿出來曬太陽消毒。
酸木瓜雞。右下:剛採下來的酸木瓜,很像芒果,曬乾之後放入雞湯中。


酸木瓜是雲南特產,生長在自無汙染的高海拔山區,大小和外觀很像芒果,剛摘採下來是青色,放越久越黃,且散發出酪梨和芭樂般的味道,放在室內滿室果香,非常的好聞。每年10月是酸木瓜的成熟期,儲存在通風陰涼處,60天不會變壞,當地人大多切片曬乾,作為雞湯的佐料,聽說對風濕有療效。
等吃酸木瓜機期間,在農家附近拍攝的秋景。


曬乾的酸木瓜有如芭樂乾般清香,煮過之後味道跟酸菜很像,微寒的秋天,喝著酸中帶甜的雞湯,真是人間美味。更棒的是,柔嫩的土雞肉經酸木瓜提味,肉味甘甜,好吃到我連雞爪都不放過。酸木瓜的吃法多樣,可以燉魚、燉排骨、燉豬腳等。另外,在網路上看到,酸木瓜絲搭配魚尾、嫩豆腐、番茄煮湯,味道也很鮮美。光想像口水都快流出來了,下回帶團去,指名要吃這一味。
當地等有的廊橋。裝飾得美輪美奐。


那頓午餐耗掉了一個半小時,抵達壽國寺已經16:00左右,柔和的順光照射著古刹,搭配飛奔在湛藍天際的白雲,景色美極了,莫非這是天意,老天想讓我們拍到美麗的照片,吸引更多朋友前來拜訪。壽國寺為藏傳佛教噶舉派寺院,座落在瀾滄江東岸康普岔枝村的小山丘上,距迪慶州維西縣城73公里。
壽國寺正殿。


壽國寺的外觀非常的古樸,相較於香格里拉(中甸)的松贊林寺,只能算是一座位在鄉間的小廟。然而,壽國寺的歷史悠久,清雍正六年,清朝首次派流官治理維西,康普納西族土司禾娘率三江(獨龍江、怒江、瀾滄江)屬民歸附,表示對清政府的擁護。次年禾娘捐資在康普的底括村建寺,歷時5年完工,取漢名壽國寺。清乾隆乙丑年(1745年)壽國寺毀於火災,西元1771年遷至現址重建,經多次擴建,形成現在的規模。
壽國寺正殿。
壽國寺的建築群以大殿為中心,外觀為漢式三重簷攢尖頂閣樓樣式,內部格局採用了藏族佛堂風格,而黑神殿、東西廂房、齋戒堂、活佛淨室等採用白族民居樣式。雖然壽國寺為藏傳佛教噶舉派寺院,卻供奉孔子的牌位,壁畫內容也大量地反映了道教以及漢族、白族等世俗的題材。

爬上正殿入口,筆者馬上被走廊兩旁斑剝的壁畫給吸引住,畫面中人物好像是二尊門神,不只早已褪色,牆面上還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坑洞,加深了這座藏廟的古意。右方的走廊擺放了三張木床,一位年輕的出家人在其中一張行五體投地禮,我在那兒站了許久,等待陽光照射在他的身後,拉出了立體的光影,並且等待他擺出了祈禱和跪拜的姿勢,才按下快門,捕捉光影佳且具有故事感的畫面。
壽國寺正殿門廊。
壽國寺正殿門廊。
壽國寺的出家人大多很年輕,而且有不少女尼,雖然理了光頭,仍可約略看出稚嫩清秀的臉龐。有趣的是,有位女僧人還一邊吃著菓凍,一邊跟我介紹正殿的唐卡和佛像,乍看之下有點滑稽。然而,這裡的小喇嘛們很隨和,樂於和遊客交談,讓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。
壽國寺小喇嘛。


壽國寺正殿共有3層,第一層為誦經殿,柱頭、橫樑和柱帽均繪有精美的藏漢圖案,並且保存了十幅壁畫和一幅隔板畫,內容包括觀音、天王、羅漢、地獄黑神、天龍八部及花鳥動物等密宗題材。此外,殿內還供奉著釋迦三世佛、大寶法王、二寶法王和蓮花生祖師造像。正殿第二層和第三層存放寺內的貴重器物、經書和法器。二層隔板上繪有17幅畫和兩幅字,正中為轉經樓欄,可俯視誦經殿。香格里拉地陪小寸說,每天下午壽國寺都會舉行頌經。那天的頌經的時間較晚,由於時間有限,頌經才剛要開始,我們就得離開,趁著還有陽光之際,前往當天的最後一個景點。













壽國寺正殿扁額右方寫著:大清光緒乙未年孟冬月 穀旦。
同樂傈僳族村寨

同樂傈僳族村寨位於瀾滄江畔的維西縣葉枝鎮,村民使用原木搭建「木楞房」,其特點是不上漆、不用鐵釘、全靠木料之間互相牽制,牆面使用圓木橫架而成,屋頂則以木板覆蓋。從村寨對面的觀景台眺望,木楞房形似一個個大鴿舍,呈階梯狀堆疊在斜坡上,形成一幅線形優美的圖畫。由於同樂村木楞房保存完好,風格獨特,「逐漸成為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的一張名片」,多次登上主要報紙和旅遊雜誌的版面。根據報導,同樂村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,現有123戶,565村民,其中傈僳族529人,其他民族30多人。
同樂傈僳族村寨


我們大約17:00左右抵達村寨對面的觀景台,由於太陽被層層的高山擋住,只有局部村寨照射到陽光,真是可惜,誰叫我們吃了一頓長長的午餐。若在秋冬前往,最好在15:00前抵達觀景台。為了發展觀光,進入村莊的道路已鋪上水泥,直達山腳下的停車場,35人座中型巴士可進入。停車場到觀景台還有一段泥土路,彎彎曲曲且坑坑洞洞,只能行走高底盤的小車。因此,搭巴士的遊客必須從停車場旁的石階向上爬,才能抵達村寨對面的觀景台。還好,步道沿途風景優美,行走在溪谷中,聽著潺潺的水流聲,看著樹梢隨著微風婆娑起舞,大約需要30分鐘即可抵達觀景台。
同樂傈僳族村寨


根據唐代史籍,傈僳族最早分佈在今川、滇雅碧江、金沙江、瀾滄江兩岸等廣闊地帶,元明時多受麗江納西族土司統治。16世紀中葉,因不堪納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戰爭的威脅,大批傈僳族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區遷徙。在17-19世紀,該族人在起義失敗後又曾多次遷徙,一些人進入緬甸、老撾和泰國等。
黃昏時刻趕著牛羊回家的村民。


路邊的村寨。



報名方式:有興趣的朋友,可直接跟我預約報名,筆者擁有6年大陸帶團經驗且具有領隊執照,方式如下:
1. 手機簡訊:0922-036-703
2. 電子郵件:
wchuan_99@yahoo.com
3. Facebook:帳號/王傳100000945795276@facebook.com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