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於大屯山主峰助航站(2012.12.21,16:45)。Sony A700,20mm F2.8,手動模式,F22,1/100秒,日光白平衡,JPEG+RAW。 |
第一&二觀景台
大屯山主峰因汽車可開到山頂,而且設置了4個觀景台,交通方便、視野佳,成為北台灣拍攝芒花的熱門景點之一。由陽金公路上山,左轉巴拉卡公路,再由二子坪停車場後方道路左轉上山,首先來到位在大屯 山鞍部的第一觀景台,那兒有座涼亭,成為遊客休憩或觀景的好場所。
攝於第一觀景台 (2012.11.10)。數大便是美。Sony A700,16-80mm F3.5-4.5 ZA,光圈優先,F16,1/125秒,日光白平衡,JPEG+RAW。 |
由觀景台俯視,前方為一大片芒花,若陽光充足,又遇上強風,芒花有如金色的麥田隨風搖曳,綿延到遠方彎彎曲曲的馬路,其間點綴著綠色的樹林,色彩豐富且有深度的層次感,非常適合拍照。令人驚奇的是,由面對涼亭左側的步道走向主峰登山步道,還可看見一幅好風光。由交叉路口向下望,前方是芒花夾道的登山石階,假日登山客行走其中,增添了秋遊的故事感;向遠方望去,S型的馬路隱藏在芒海之中,為畫面增添了美麗的曲線和視覺的延伸感。
攝於第一觀景台旁的主峰登山步道(2012.11.10)。Sony A700,16-80mm F3.5-4.5 ZA,光圈優先,F16,1/125秒,日光白平衡,JPEG+RAW。 |
這個觀景台不只可拍攝芒花,還可觀賞霧海或雲海。秋冬之際,每當鋒面過境,帶來冷空氣和足夠的水氣,外加吹著柔和的西風或南風,即有機會看到低空的雲霧穿梭在大屯山和竹子山之間,若運氣好的話,還可觀賞雲海籠罩著北海岸以及附近山谷,形成海上仙山的畫面,如下圖。
攝於第一觀景台。Sony A700,16-80mm F3.5-4.5 ZA,光圈優先,F10,1/200秒,日光白平衡,JPEG+RAW,使用漸層光鏡。 |
沿著公路上行約400公尺,即抵達第二觀景台。正前方為面天山,由於缺乏芒花為前景,景色較單調,日落時分或有雲海時較美。每當雲霧從北海岸有如潮水湧進山谷,山頂設有電子波反射版的面天山,只露出山頭,形狀很奇特,有如一顆女性的乳房。
攝於第二觀景台。Sony α700,DT 16-80mm F3.5-4.5 ZA,手動模式,F14,1/ |
第三觀景台
沿著彎曲的坡路繼續上行,直到平坦的地方,即可抵達第三觀景台。那兒的視野更壯觀,三面被芒花環繞,左方可看見台北盆地,正前方由左而右分別為大屯南峰、西峰和面天山,右方則是北海岸。芒花盛開之際,由觀景台往任一方向望去皆是景。
第三觀景台附近的秋芒&雲海(2012.11.25,15:41)。Sony A99 + 20mm F2.8,手動模式,F11,1/160秒,漸層減光鏡,JPEG,ISO100,AWB。 |
然而,拍攝芒花最熱門的地方在於第三和第四觀景台之間的路旁。前方鋪滿了芒花,被夕陽點亮,有如金黃的麥田,超級壯觀;中景則是由大屯西峰、南峰和面天山組成的美麗線條,若天氣好,透明度佳,還可看見遠方的觀音山。
第三觀景台附近的秋芒&雲海 (2012.11.25,14:22) 的大屯山秋芒&雲海。Sony A99 + 20mm F2.8,手動模式,F13,1/125秒,漸層減光鏡,JPEG,ISO100,AWB。 |
每年10月芒花季,不論平時或假日,只要天氣不要太差,這段馬路旁總是擠滿了三腳架,攝友們齊聚在那兒,等著拍攝日落、芒花和雲海。然而,好景不常,想在大屯山看見像樣的芒花夕彩並不容易。進入秋冬之後,大多刮東風、東北或北風,拍攝位置常因雲霧籠罩而看不清天空,因而無法拍到美麗的照片,有位攝友曾在那兒摃龜了十次。最令人氣結的是,有好幾次西風將雲海帶進大屯山和面天山之間的山谷,太陽也快要掉到理想的位置,大約16:30左右。突然間,改吹東風和東北風,把雲海又吹回面天山的山口。這還算好,運氣差的,雲霧蓋住整個大屯山頭,還夾帶著細雨,又冷、又濕,什麼都看不見。
攝於大屯山第三&四觀景台之間的馬路。Sony α700,DT 16-80mm F3.5-4.5 ZA,手動模式,F10,1/ |
然而,若碰上雲海,景色非常壯觀,湛藍的青空下,被陽光照亮的雲海,有如拍岸的白色浪花,一波波地湧入大屯山主峰和面大山之間的山谷,最後只露出西峰、南峰和面天山等山頭,讓人如同站雲端之上,景色超空靈,不似在人間。假如在芒花季遇到夕照與雲海,景色令人沉醉。版主也只遇到一回,眼前被陽光點亮的芒花,好像一片金黃色的海洋,延伸至大屯西峰和面天山,遠方逆光下的雲海,被南風吹進山谷,有如拍岸的海浪,激起白色的浪花,景色如夢似幻。
攝於大屯山主峰助航站旁馬路(2012.12.21,16:45)。Sony A700,20mm F2.8,手動模式,F22,1/100秒,日光白平衡,JPEG+RAW。 |
第四觀景台
最熱門的觀景點當屬位在導航站的第四觀景台。左前方為竹子湖、小油坑和七星山;正前方能俯視整個大台北,由近處的紗帽山、天母,直到遠方的101大樓和天邊的山巒。右方則有一片芒花組成的斜坡,向下墜落至大屯坪,更遠處則為南峰、西峰、面天山和觀音山。夏天,第四觀景台是欣賞大台北夜色的熱門景點,天晴的夜晚,很多遊客上山觀賞大台北的夜色,順便吹免費的冷氣,人聲鼎沸,猶如士林夜市。
大屯山的迷霧(2103.06.18) ,攝於第四觀景台。接近黃金交叉時間,雲開霧飛,馬上 |
觀雲?看海?Sony α700,DT 16-80mm F3.5-4.5 ZA,手動模式,F10,1/ |
除了觀夕照、賞夜色,第四觀景台也是拍攝雲海和雲瀑的最佳場所。從10月中下旬開始,若氣候配合,三不五時,雲海會由淡水河口流入台北上空,逐漸漫延至紗帽山和七星山,形成浪潮拍岸的奇景。若雲霧較低且較稀,前方的文化大學建築群和遠處的101大樓忽隱忽現,形成海市蜃樓的奇景,畫面好不真實。
海市蜃樓(2012.01.19,07:10 |
更妙的是,在這個觀景台,偶爾還能碰見雲瀑。入秋之後,北部大多吹東北或東風,雲較高,且大多由東向西,沿著七星山、小觀音山和大屯山,一直飄到面天山,才被另一股氣流吹散。若吹北風,雲霧有時就會越過小觀音山,有如石門水庫洩洪,由大屯山和七星山之間的山谷灌入竹子湖,形成美麗的雲瀑。
Sony A700,10-24mm F3.5-4.5,手動模式,F6.3,13秒,ISO200,AWB,JPEG+RAW。 |
雲海或雲瀑何時出現?只有天知道!資深的攝友只能倚賴多次的「摃龜」經驗,找到預判出景的法則。版主在秋、冬和春天都拍過雲海,也曾在清晨和傍晚遇過雲海。我的心得是,每年秋末冬初,當東北季風或滯留鋒面通過後,帶上東南、南或西南風,若天氣晴朗,氣溫低、風勢小、水氣足夠,就有出景的機會。
再來一張到大屯山主峰(拍青斑蝶時)撿到的七星山雲瀑( |
就以2012年2月14日拍攝的畫面為例,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,當天台灣北部沿海冷暖峰面碰在一起,天氣變化大,水氣足。16:00~18:00氣溫為18度,天晴有靄,吹西風或西南西,風速不到1級,有時甚至是靜風,濕度89%。在以上條件的配合下,雲霧在面天山和觀音山之間形成一片霧海。
大年初五 (2013.02.14) 老天開工,賞紅包:大屯山夕照+雲海,前景為大屯西峰, |
大屯山人潮眾多,拍照常需提早卡位,很困擾。為了避開人群,享受賞景和拍照的樂趣,版主時常反向操作,選在有機會出景的清晨前去拍攝雲海&芒花。就拿以下附圖來說,版主一大早爬上七星山主峰拍日出和雲海,摃龜之後悻悻然的走下山,途中看見台北上空有雲霧慢慢堆積,於是三步併成二步地衝下山,再開車趕到大屯山主峰。還好,雲海有為我停留,讓我能趁著微弱的陽光,以芒花為前景,飄移在觀音山和大屯群峰之間的雲海為背景,拍攝難得一見的大屯山芒花與雲海。
攝於大屯山助航站旁的馬路,2011.10.14,07: 06。Sony A700,50mmm F1.4,手動模式,光圈F18,1/8秒,ISO100,日光白平衡,RAW+JPEG。 |
攝於大屯山助航站觀景台,2011.10.14,07: 28。Sony A700,Tamron 10-24mmm F3.5-4.5,焦距10mm,手動模式,光圈F16,1/13秒,ISO100,日光白平衡,RAW+JPEG。使用漸層減光鏡。 |
大屯山主峰
大屯山主峰也可步行上山。車停二子坪第一停車場,由對面的登山口上山。然而這段路陡峻,背大多攝影器材很累,最省力的方式為,由第三觀景台後方馬路直走,盡頭管制區右方有一步道可抵達主峰。最佳的展望點位在步道小山丘最高處的小山丘,民航局在上頭設有一個三角點,旁邊有塊大石頭,站立其上視野極佳。深秋,在豔陽高照的碧空下,四周的芒花被陽光點亮成金黃色澤,遠方交錯著綠色的山巒,包括正前方的小觀音山,以及右方冒著白煙的小油坑和七星山,遼闊的視野,搭配豐富的色彩、線條和形狀,構成一幅美麗圖畫。
藍天白雲趕快來,台北山區現在下豪雨。大屯主峰展望小觀 |
運氣好的話,在那還能看到雲海,版主連續在2011和2012的6月6日,在大屯山主峰看見雲海,2012年較壯觀,雲海有如向下傾瀉的水流,由小觀音山衝向北海岸或竹子湖。由那兒也可以遙望北海岸的雲海,每當雲海停留在竹子山和面天山之間,我會來到大屯山主峰,以芒花為前景,拍攝被雲海圍繞,有如孤島的蔡公坑山。
大屯主峰展望蔡公坑山(2012.11.25,15:28)。Sony A99 + 20mm F2.8,手動模式,F11,1/ |
後記
除了大屯山主峰之外,南峰、西峰、面天山、七星山和小油坑皆是觀賞芒花或雲海的好地方,前三者版主將陸續介紹,後二者的秋芒景色參閱:《陽明山的深秋盛宴:2012芒花季》。
P.S. 相關課程:【基礎攝影課程】控光、構圖&夜景入門 ( 2014-06-17~07-01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